本报记者 秦晋
当前城市更新正驶入“绿色提质”的关键阶段。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全面推进,以及地方层面陆续出台的城市绿化政策导则,生态设计正逐渐从“外围装饰”转向“系统介入”,立体绿化、建筑绿植融合系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再设计的重要抓手。
在这场城市空间生态化的实践中,知名景观设计师、自然空间(北京)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欣鹏,以其贯通设计、技术与场景运营的跨学科能力,为多个城市空间注入“看得见、用得上、养得好”的绿色系统,被业界视为城市空间生态融合设计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多场景设计实践
推动系统化生态植入
刘欣鹏的设计项目横跨办公、教育、商业空间等多种场景,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组织机构提供过从设计到施工、养护的服务,在大量实践中形成了以系统思维为核心的生态设计逻辑。
在联想全球总部的高空异形植物墙项目中,刘欣鹏用原创的结构方案取代了传统立体绿化结构,创新性地将传统建筑的青砖、生机盎然的绿植与低能耗灯光系统融为一体,营造出多维度的立体生态空间。这一作品不仅在视觉上打破了传统,也以高自动化、低人力的低成本养护体系获得了业主赞赏,从而开启了与联想集团长达8年的合作。该作品被媒体评价为“将东方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完美糅合的立体绿化样本”。
而在“北京最佳写字楼”——融科资讯中心的中庭景观项目中,刘欣鹏与法国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墙发明人布兰克合作,打造了一个包含73种植物的立体花园中庭空间。刘欣鹏带领团队在全国众多投标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与世界立体绿化行业知名大师的合作机会。该项目进行中及完工后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前去观摩学习,成为国内立体绿化的标杆案例。
在教育空间场景中,刘欣鹏团队为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打造了两项标志性生态设计——屋顶花园与教学楼绿植墙项目。屋顶花园总面积约505平方米,包含“自然教育”教学区、休闲区、观赏区、蔬菜种植区等功能区域。该项目植物设计全部采用低耗水、宿根、乡土等生态友好型植物,并且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自然堆肥系统、精准滴灌系统,让这座花园成为中国北方教学型“可持续屋顶花园”的典范。而室内的教学楼立体绿植墙则以三层通高结构贯穿空间,结合水景与景观照明系统,形成了兼具视觉美学、空气净化与教育功能的立体绿化系统。这些设计不仅让“可持续校园”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标签,还让“可持续”理念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学生心灵之中。
从花园到森林
以生态之美赢得国际赞誉
在2018年的“森味花园日料店”项目中,刘欣鹏尝试以“植物主题餐厅”思路大胆实验立体生态的空间表现力。他在约68平方米的区域中(墙面、吊顶为主),构建了6种不同形态的植物景观,使用60余种、3000余株植物。由于采用立体化的种植方式,整体占用地面面积不足10平方米,却营造出了多层次的生态空间。项目以植物、灯光、木头、水雾等自然材质交织的方式打造出一个多层次花园,被社交媒体评为该区域环境第一的餐厅。凭借该项目,刘欣鹏获得了法国“双面神”全球百强创新设计师及华鼎奖“绿色创意设计师”等称号。业内认为,这一作品标志着刘欣鹏已从“生态介入者”成长为“空间体验的再定义者”——他让自然从背景变为叙事主角,使绿色真正转化为设计的灵魂。
2024年,刘欣鹏主导设计的“森林咖啡馆”(Tim Hortons Forest Café)项目获得了“国际人居环境可持续创新设计作品奖”。该项目通过热带雨林植物系统与城市商业空间的融合,在地下无光的封闭空间内构建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生态型消费区域。项目采用嵌套式布局与自动灌溉、补光、通风系统,营造出季节可调、沉浸可感的森林般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地下空间的压抑印象。
2025年,该项目又斩获美国 MUSE Design Awards 金奖。评审团评价称:“该作品在最具挑战的空间里创造了最自然的诗意,为生态商业设计树立了全球范本。”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是空间再造的突破,更体现出刘欣鹏将生态化设计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也标志着其设计影响力在国际平台上的持续提升。
构建原创系统成果
推动设计效率与逻辑跃迁
在进行项目实践的同时,刘欣鹏还致力于景观设计工具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他研发的“基于空间组织理论的景观设计模拟系统”,可模拟不同结构场景中植物的生长模式与视觉渗透路径,为前期设计提供量化评估依据,可提高18%左右的设计效率。
此外,他的另一项成果——“基于用户体验的景观设计可视化与交互系统”则整合AI行为预测机制与空间使用反馈数据,通过实时可视化优化交互界面与植物布置策略,使设计更贴合实际场景。目前,该系统已与一些园林景观公司达成授权合作,应用于商场、写字楼等空间的景观项目中,显著提高了设计与施工的匹配效率。刘欣鹏认为:“设计手段的智能化,是绿色设计走向高效与可持续的关键一步。”
从设计者到引领者
推动绿色理念的社会化传播
在专注设计之余,刘欣鹏也积极参与行业共建与人才培养。他受邀担任中国城科会绿建委立体绿化学组公益培训特邀讲师、“花园集学院”特聘讲师,传授其多年的实践经验。
2024年,他因在绿色可持续实践与设计标准化路径构建上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可持续设计师”荣誉称号,并于同年获授“中法国际交流大使”称号,参与更多绿色理念的国际对话。2025年,他受聘为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校外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生态设计类的实践。
空间生态化的设计路径仍在延续
对于绿色设计的定义,刘欣鹏有着自己理解:“绿色不只是材料更新或植物装饰,而是一种将自然纳入设计底层逻辑的空间统筹方式。”在中国城市进入高质量更新阶段的当下,生态化设计已成为城市系统韧性、气候适应力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机制。刘欣鹏正是在这一时代交汇点上,以兼具设计美学与系统逻辑的工作方法,引领景观设计从“界面装饰”迈向“系统建构”,并在真实语境中持续拓展生态设计的边界。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