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锚定细分领域 AI 技术成新质生产力核心突破口 ——对话德才装饰总工程师范旭

2025-11-11 09:40:2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于飞责任编辑:xmt01

  本报记者 于飞

  开栏语:为响应中装协“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倡议,紧扣行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装配化转型方向,破解传统建造痛点,本报特开设《总工论道》栏目。

  本栏目聚焦建筑装饰行业从“手工作业”向“科技智造”转型核心议题,以“对话实践、破解难题、预见未来”为宗旨,深挖企业创新案例,探索数字化技术对设计施工的重构,分析绿色化与需求的平衡,关注人才培养、长短期利益统筹等关键命题。

  期待以鲜活实践与深度洞察,搭建交流平台,共探行业新质生产力破局之路,凝聚传统产业向技术驱动转型的生长力量。

  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头部企业与全产业链标杆,德才装饰自1999年成立以来便持续领跑行业发展。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企业稳居全国装饰行业百强第2位、金属门窗行业第1位,连续19年在山东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作为山东省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建筑业企业,德才装饰手握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等89项核心资质,在城市更新、公建配套等领域拥有极强行业话语权,更主导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面对“新质生产力”掀起的产业变革浪潮,AI技术如何成为装饰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期我们对话德才装饰总工程师范旭,深度解析行业转型的核心路径。

  记者: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下,建筑装饰行业正面临设计施工创新不足、劳动力短缺成本高企、工期与环保需求矛盾等诸多挑战。您认为现阶段阻碍行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哪些?

  范旭:建筑装饰行业作为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发展进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在核心业务环节,行业在设计理念、材料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尚未实现突破性进展,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和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多元化需求。从项目实施层面来看,装饰装修工程普遍存在施工周期长、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同时,行业劳动力结构存在明显短板,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给项目管理带来不小挑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加之建筑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吸引年轻劳动力的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行业劳动力供给持续萎缩,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企业用工压力显著增加。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建筑装饰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记者: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形成装饰行业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传统产业,您认为未来 3—5 年,建筑装饰行业的哪些细分领域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突破的核心方向?

  范旭:面对行业发展的诸多挑战,转变发展模式、拥抱科技创新是建筑装饰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3—5年,行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充分依托新技术赋能,重点聚焦公装、住宅、幕墙三大核心细分领域,通过BIM与VR融合技术、数字化工具、AI技术及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升级。其中,AI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将在设计、施工等全链条发挥关键作用。

  在设计阶段,当前装饰装修设计师普遍面临沟通效率低、设计质量与创新能力不足、个性化需求满足难、设计周期紧张、施工图频繁修改等痛点。AI技术与人工设计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的高效生成、智能优化,同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显著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质量、降低成本,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在幕墙设计领域,AI技术的赋能效果同样显著。根据建筑形体、光环境、地域特征、结构要求等关键参数,AI算法能够自动生成幕墙设计方案,并对幕墙的形状、尺寸、构件等进行精准优化,高效产出大量创新性设计方案,在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降低设计成本。通过与BIM的深度融合,还能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协同联动,及时解决设计矛盾和施工缺陷,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进入施工阶段,AI技术为智能施工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通过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AI系统能够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状况和进度情况进行精准分析研判,自动生成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调整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缺陷,AI 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并发出预警,精准定位偏差所在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有效降低工程质量风险。

  在资源配置方面,AI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调度与资源优化。依据既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计划,AI系统能够对施工材料进行高效调度,减少材料积压与浪费;同时对各施工阶段的人员配置进行科学优化,大幅提升施工效率。结合VR技术,AI还能实现施工工艺的虚拟现实辅助,施工前通过模拟装饰装修分项工程的施工场景,技术人员可提前发现与现场实际不符的工艺错误,优化操作流程,为实际施工扫清障碍。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项目推进的重中之重,AI技术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神经网络处理技术,对海量现场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实现高精度的风险识别、隐患预警和流程优化。例如,AI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工程现场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分析,能够有效识别吸烟、未挂安全绳、未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隐患,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极大提升了安全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施工现场无死角监控,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配合无人机、机器狗等设备,还能对高危区域进行专业巡检,显著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暴露风险。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建筑装饰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人形机器人可承担高空作业、重物搬运、焊接等高危或重复性工作,既能显著降低工伤风险,又能提升施工精度。通过AI算法优化任务规划,机器人可实现24小时持续作业,在加速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此外,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精准性远超人工操作,能够有效避免因人员疲劳或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对于传统建筑工人而言,通过专业培训可转型为机器人操作员、维护人员等新职业,实现从“人工操作” 到“人机协作” 的转变,推动行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助力 “人机协作”战略落地实施。

  在工程施工管理全流程中,材料选择、工期安排及安全监管等环节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制约。AI技术的引入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材料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数据参数,从整体上提升项目执行效率。

  展望未来,以AI为代表的各类智能化技术将推动装饰装修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特别是围绕节能环保的行业发展要求,利用 AI 技术进行能效实时监控与优化改善,将打造环境友好型装饰装修工程作为全新的行业目标。这一产业变革不仅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更能让消费者直接受益,享受到更加智能、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