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原牧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常规住宅供暖能耗高、施工条件受限,可移动装配式阳光蓄热住宅以太阳能利用和结构轻质化为核心,集成被动采暖、蓄热墙和模块构造,达到舒适性和低能耗的统一。本文以性能优化为目标,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系统配置、装配构造与移动性四个方面建立综合优化路径。研究结果可以为牧区住宅的低碳化、标准化以及提高居住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一、气候特征与设计导向
高寒牧区冬季长、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适用性较好。住宅需要考虑快速搭建、保温蓄热、易拆装。以蓄热充足、散热慢和结构轻巧为目标开展性能优化工作,根据仿真与实验的结果来评价建筑在各种条件下的热环境状态。
建筑朝向应为南偏东5°~15°,以便获得最大的冬季日照量。立面开窗面积要控制在25%之内,窗户采用三层中空低辐射玻璃,并与活动的保温帘一起形成日夜双重防护。结构系统主要采用轻钢框架形式,可以降低基础工程的量、便于移动并容易实现重复使用。
二、性能优化策略
(一)围护结构与保温构造
外墙用真空绝热板和岩棉复合而成,导热系数小于0.03W/(m·K),内设反光膜来增加室内的热反射率,减少夜晚热量散发。屋面使用了双层保温与通风腔的方式来进行隔热。地面使用高密度的保温垫进行隔热,降低冷桥形成的可能。节点密封、插接式构造,保证整体气密性。
(二)阳光蓄热系统优化
阳光间属于主要采暖区,配置高透明度的双层PC板屋面以及低位蓄热墙,蓄热墙体采用相变储能材料与混凝土组成的复合层结构,在白天时吸收能量,夜晚再缓缓释放,达到温度稳定的目地。可调式反射板引导低角度太阳辐射,提升采光及蓄热能力。结合自动通风控制,在晴暖时导入热空气,在夜间关闭保温,达到被动管理热量效果。
(三)装配与移动模块设计
模块化单元分为功能舱、 蓄热仓、服务仓通过插拔式的连接组成一个可分拆的整体。墙体、屋顶和地面用轻质复合材料做成,在螺栓和快卡扣的作用下装配,单体可以几小时之内完成搭建工作。移动性由底部的滑轮及可调支撑装置来完成,以适应牧民的迁徙需要。装配接口留有能源、通风管路等空间,保证了系统完整性以及扩展性。
可移动装配式阳光蓄热住宅主要采用被动式供暖方式,并结合建筑自身结构来进行热量收集利用,从而使得寒冷草原地区也能达到较低能耗水平和较高的居住质量。性能优化体现出太阳能使用、装配技术和地域性协调一致的优势,在使建筑具备可移动性,重复利用功能的同时还提升了热量储存的效果,从而给牧区可持续居住方式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作者 张顺山 任明明 作者单位:青岛建设装饰集团】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