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保供是工程的“生命线”,供应链管理是项目生产的“稳定器”。中交路建物资公司创新打造“端对端”模式,在中交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战略方向的引领下,扛牢保供抑价、降本增效责任,持续提升集采优势、服务能力和效率质量,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精准保供,筑稳高效协同供应链

“全力打造‘源头集采+一体供应’的‘端对端’经营模式和‘高端合作+两端对接’的‘端对端’商业模式,为工程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配供配送服务。”中交路建物资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柴继坤介绍。面对9个区域及150余个在建项目物资保供的挑战,该公司不断优化采购模式、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为此,围绕钢材、水泥、沥青三大“拳头”产品的销售供应,该公司凭借专业化管理和区域属地化经营优势,与集采厂家建立了长效稳定合作机制,从供应条件到技术质量,加强供应链管理,创建了“端对端”模式。该模式即从物资生产厂家到项目建设现场,省去了中间多家单位参与,实现了采购、运输、保供一条龙服务。
走进正在建设的秦沈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施工现场,在辽宁省生产的钢材和在河北省生产的水泥,经过该公司团队的协同整合、就近集采,确保了物资材料保质保量供应,克服秦沈高速工期紧、任务重、建材用量大的挑战。
精准保供折射出高效协同的供应链条。该公司以“端对端”模式实现“工厂直达现场”,确保物资精准配送,保障了项目生产优质高效进行。
降本增效,精细管理下好“一盘棋”
在“端对端”模式下,中交路建物资公司积极贯彻中交集团“大集采”战略,始终将“稳定价、稳保供”放在首位。
该公司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采取“厂家源头集采”的方式实现平抑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监督采购过程的职责要求和战略目标,在物资保供上实现了“以量抑价、成本最优”,为项目节省成本上千万元。在秦沈高速公路(松岭门至沈阳段)的物资保供中,该公司扎实推进二次经营,建立动态价格调整机制,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通过增加钢筋品牌等措施,优化钢筋采购成本每吨约20元;水泥通过引入河北省水泥打破地方水泥协同,采购价格较集采每吨降低50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打破了辽宁省水泥的协同。
该公司通过精细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发挥资源整合和品牌信誉优势,增强客户黏性,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同时,进一步优化经营品类结构,逐步在地材、土工材料、专用材料等物资品类的竞争中发力,在秦沈项目公开招标的物资采购中,该公司相继中标粉煤灰、声测管、锚杆、钢波纹管涵、压浆料等材料,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砥砺深耕,笃行致远。目前,中交路建物资公司已具备年度钢材110万吨、水泥360万吨、沥青10万吨的供应能力。“端对端”模式筑稳物资供应链,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益,擦亮了品牌。“接下来,将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为中交路建加快建设‘一流基建价值链集成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柴继坤表示。
通讯员:段欣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