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在河南济源五龙口镇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随着一座长130米、超2万吨的混凝土桥梁被慢慢牵引,逆时针缓缓旋转74度,历时100分钟顺利完成转体,由郑州铁路建设管理公司代建、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3标涉铁立交桥,成功上跨焦柳铁路既有线,与两端桥梁实现完美“牵手”,上演一场桥梁界高空“转桥”的优雅“华尔兹”。此举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为争取年底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此次转体上跨焦柳铁路的这一高速公路涉铁立交桥,呈南北走向曲线段,位于西南东北走向的焦柳铁路捏掌站至沁河北站区间,公路与铁路交角为74.8度,是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桥为2×70米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大节段现浇平转法转体施工,其中转体部分为2×65米T型刚构梁,转体重量2.1万吨,转体角度为逆时针74度。
沿太行高速公路是河南省“13445工程”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之一,焦作至济源这一段立交桥需要上跨复线电气化焦柳铁路。焦柳铁路是国家繁忙干线铁路,区间高达123对列车行车对数。
既要正常修建高速公路,还要保证铁路安全正常运行,怎么办?
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了实现公路施工和铁路运营互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研究采用“先平行铁路大节段支架现浇,后平面转体”施工工艺,即先在平行于铁路的一侧施工场地上浇筑梁体,再通过称重配重、试转等关键工序确保转体质量,最后实现整体转动就位,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铁路运营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兼具施工高效、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等显著优势。
为了保证上跨转体成功,郑州铁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涉铁工程代建单位优势,协调中铁大桥局提前向铁路部门申请报备“天窗点”,精心策划,反复预演,严格按照天窗时间和安全保障要求,在垂直天窗(7:20至9:00)时间内组织实施桥梁转体施工,转体期间封锁线路、接触网断电,最大程度降低对铁路正常运营的影响。
记者在转体现场看到,50多名施工人员利用两套1000吨连续千斤顶张拉设备,牵引安装在承台内的球铰转盘带动梁体转动。转体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通过操作自动化控制平台,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等监控设备的加持下,实时监测并控制转体各项参数,同时通过3台TS15自动全站仪360度棱镜的全程跟踪方式记录梁体整个“转身”过程。最终,梁体以每分钟1度的速率缓缓转动,经过现场各工种100分钟有序高效作业,顺利实现桥体精准就位、安全正点。
转体施工前,建设管理公司组织参建单位成立专项实施小组,多次召开技术交底会议,对技术方案反复论证优化,严格把控每项程序,于8月8日进行了预转测试并及时进行复盘分析。
8月11日,专项小组按照预定方案同步实施技术跟踪,同步指挥操作牵引作业,现场桥梁测量监控组、安全防护组等对主桥转体速度、转体姿态等情况进行实时全程监测,认真对转体的各项参数多重检验校正,保证桥梁安全平稳转体。
沿太行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 年)》中16 条南北纵向通道之一,为豫北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太行山南麓一条东西贯通的快速通道,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串联太行山旅游资源,加强焦作与济源两地联系,提升区域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孙东勋 段正伟 沈勇军)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