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综合> 正文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2025-07-25 13:35:4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长彦责任编辑:xmt01

  7月24日,2025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系列活动——“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产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严寒地区建筑超低能耗改造相关话题展开深入论研讨和实践交流。

  本次论坛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柴文忠、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舒亮到会致辞。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严寒地区建筑供暖需求大、耗能高,工程实践中存在建筑保温层过厚、新风系统结霜及供热效率低等难题,发展超低能耗建筑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为此,论坛特邀7位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围绕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作主题报告,探讨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路径方法。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左起:王清勤、夏赟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左起:姜益强、晋艳丽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左起:汲彤焱、丁天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清勤聚焦“既有住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分享了我国在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前瞻性技术成果;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夏赟以“严寒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提升研究”为题,通过实践项目,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围护结构低碳技术研究路径和转化模式;供暖是北方建筑使用中最大的能源消耗,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姜益强介绍了“严寒地区绿色低碳供热路径及建设经验”,为严寒地区供暖实现多能互补和智慧供热提供了创新思路;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市场总监晋艳丽阐述了材料系统创新理念和经验,以新型绿色建材赋能“好房子”建设;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汲彤焱围绕“可再生能源在寒区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中的应用”,分享在超低能耗建筑创新综合体项目中运用可再生能源的实践经验;中国建科院环能院数字孪生研究室负责人丁天一报告了“基于BIMBase平台的超低能耗建筑智慧监管研究成果”,推动建筑业由传统运维向新质生产力转型;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博士Roman 0.Rezaev以视频方式阐述了“基于本地原材料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对寒区建材本土化应用提出创新方向。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聚焦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智慧供热系统能效提升等行业热点话题,介绍和展示超低能耗和低碳建筑在严寒地区发展取得的最新创新实践成果。作报告的专家学者通过技术研讨、案例分享等方式,为系统解决严寒地区建筑在绿色节能改造、低碳技术应用、智慧供热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指出了新思路新方法,为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四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解决方案。

  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2025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于7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活动以“双碳”赋能“好房子”绿色舒适,更新开启城市低碳运行为主题,组织高规格的开幕式、主论坛及专题论坛,同期举办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技术设备博览会,旨在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行业内及国际合作交流,共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超低能耗建筑创新综合体受到关注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除承办本次专题论坛外,还参加了技术设备博览会,以建筑实物模型、展板等方式全面介绍和展示该院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实践成果。展览中,“超低能耗建筑创新综合体”吸引了许多业界人士驻足参观交流。该综合体是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打造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和国内严寒地区首个入选“中瑞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备系统节能、气密性和热桥处理、建筑能耗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突破,形成了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及配套施工工艺成套方案,能够提供全过程、一站式建设改造和评价服务。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技术”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寒地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推介
 

  在博览会核心展区,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还进行了寒地建筑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专题推介,邀请各界合作共建。该基地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利用旧厂房改扩建,设计方案主要强化绿色低碳、数字智能技术融合,有力支撑实现减碳降碳目标,突出体现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建筑新材料应用试验、数字化智能运行管理等十大示范功能。(李长彦)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