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综合> 正文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2025-10-28 12:02:2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xmt01

  10月27日,北京新世纪饭店里,一场关乎中国观演建筑行业 “过去与未来” 的盛会拉开帷幕 ——《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新书发布暨主题论坛在此举行。这部凝结 24 年行业智慧的著作正式面世,百余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不仅复盘了中国观演建筑的 “成长轨迹”,更围绕设计创新、技术融合等话题,为行业未来发展锚定方向。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一部书,记录 24 年行业 “蜕变”​
 

  “这不是简单的案例集,而是中国观演建筑的‘发展档案’。” 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分社社长陈明这样定义这部新书。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清华大学出版社理工分社社长陈明
 

  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编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观演建筑(2000—2024)》,核心亮点在于 “系统性” 与 “代表性”:它梳理了 2000 年至今观演建筑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应用的全脉络,收录的 100 个案例涵盖了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标杆项目,既展现了建筑设计的美学突破,也披露了演艺工艺、智能技术的创新细节。​

  在首发揭幕仪式上,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直言,24 年来中国观演建筑从 “追赶到引领”,这部书既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建好的场馆‘用得好、用得活’?这是行业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
 

  编委会主任庄惟敏院士通过视频传递了更深层的思考:“观演建筑不只是‘房子’,更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书中不仅有技术数据,更藏着‘如何让建筑承载文化’的答案。” 而分会副会长祁斌则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书籍价值:“从地域分布看,案例覆盖 31 个省区市;从类型上,既有专业剧场,也有文旅融合场馆,能为不同需求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一场对话,碰撞 “设计与运营” 核心共识​
 

  新书发布后,“6×6 对话沙龙” 成为论坛焦点 ——6 位建筑设计师与 6 位工艺设计师面对面,把行业痛点聊得 “透透彻彻”。​

  “建筑师不能只画‘漂亮图纸’,得懂艺术、懂演出。”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孙宗列的观点,引发了现场共鸣。他以多年实践为例,强调 “建筑与演艺内容的融合” 才是高质量场馆的关键,“未来的观演建筑,要让观众‘走进来就想停留’”。​

  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场馆建设,成为另一个热议话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郑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去年做的一个县级剧场项目,预算有限,我们把重点放在运营成本控制上,比如优化空调系统、简化不必要的装饰,最终实现‘低成本高体验’。” 这一观点得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淼的补充:“现在的观演建筑已经从‘城市地标’转向‘文旅载体’,叙事性、浪漫感很重要,但前提是‘建得起、用得起’。”​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祁斌则抛出了一个 “冷思考”:“目前很多场馆的工艺和表演方式还比较像,其实观演建筑的核心是‘人的体验’,未来要在个性化、差异化上多下功夫。”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新世纪观演建筑发展交出 “答卷”! 相关专著在京发布,行业大咖共探未来

 

一波报告,亮出 “技术赋能” 硬实力​
 

  如果说对话聊的是 “理念”,那专题报告则晒出了行业的 “技术家底”。​

  中孚泰文化建筑王亮以 “从‘建得好’到‘用得优’” 为题,梳理了观演建筑的 “进化路”:“20 年前我们追着国际标准走,现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天津茱莉亚学院等项目,已经形成了‘中国方案’,比如生态化设计、智能化运维,都是我们的创新。”​

  浙江大丰实业吴正平带来的 “国际成绩单” 格外亮眼:“我们的舞台机械不仅用在安徽百戏城、上海交响音乐厅,还走进了俄罗斯、古巴的场馆,这说明中国演艺装备的技术实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北京北特圣迪韩金涛则聚焦“细节创新”:“在贵州《红飘带》项目中,我们用了双层升降台和浮动隔振结构,观众几乎听不到机械噪音;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的声学装置,能根据不同演出调整音效,这些小突破其实是提升体验的关键。”​

  而广东星迪光影卿喆的分享,让 “中国制造” 成为关键词:“我们自主研发的电脑摇头灯,通过自动化生产基地和模拟测试系统,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现在出口到 20 多个国家,这是‘中国智造’的底气。”​

  活动最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新书的发布和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对 24 年发展的 “回头看”,更像是行业的 “加油站”。“接下来,我们会以这本书为基础,推动行业标准完善,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观演建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